13594780067

让游泳成为你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

16岁读博,如今却蜗居上海靠父母生活,张炘炀怎么变成这样了?

16岁读博,如今却蜗居上海靠父母生活,张炘炀怎么变成这样了?

发表时间:2025-03-28

浏览次数:10



2025年初春,《哪吒2》导演饺子的故事,刷屏整个网络。

他自述,曾经啃老三年,靠母亲每月1000元退休金支撑梦想。

如今,饺子已逆袭,成为国产动画标杆人物。

而热搜的另一端,另一个名字却刺痛了大众神经——张炘炀

这个16岁读博的“神童”,现在蜗居上海,吃着十元盒饭,买着临期零食,每月靠父母转账度日。

“我爸妈欠我一套北京的房子。”

面对镜头,张炘炀语气平静,甚至带着几分理直气壮。

一个是逆风翻盘的“啃老追梦人”,一个是自诩清醒的“啃老哲学家”。

张炘炀背后,藏着怎样的命运?

1995年,辽宁盘锦的夏夜,蝉鸣声裹挟着闷热。

年仅两岁半的张炘炀,趴在父亲的书桌上。

他的小手攥着铅笔,在报纸空白处,歪歪扭扭地写下“中国”二字

父亲张会祥愣住了,这原本只是他随手教孩子认字的游戏。

命运的齿轮开始疯狂转动

张炘炀五岁开始上小学,仅仅一个月读完一年级课程;八个月后,横扫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课程;

十岁便参加高考,以505分高分进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学。

这一消息很快震惊所有人,媒体也蜂拥而至。

镜头里的小男孩,戴着眼镜,校服松松垮垮,说话时总爱用“我觉得”“我认为”,俨然一副缩小版学者的模样。

“神童”的光环下,张炘炀的童年已经被压缩成,一张单薄的课程表。

他的生活里,没有动画片,没有游戏机,甚至没有同龄玩伴。

他的父亲辞去工作,只为全程陪读,让他一心一意学习。他的母亲,严格控制家里的访客,连说话都要压低声音,只为不影响他的学习。

邻居回忆:“那孩子总趴在窗边,看其他小孩跳皮筋,但他家的窗户永远是关着的。”

16岁的张炘炀,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,创造了中国最年轻博士纪录。

但在这些光鲜背后,父子之间的裂缝早已蔓延。

初中时成绩滑坡,父亲却坚持让他跳级读高中。

大学期间,导师建议四年制培养,父亲却要求三年毕业。

导师为其联系留学机会,但因张炘炀年龄尚小,一年后才能入学。

他的父亲以“担心太小的张炘炀被骗”为由拒绝,让他错失公派留学的机会。

博士答辩前夕,张炘炀要求父母亲为其买套北京住房。

只因家中无力承担高额房款,父亲在北京租房,谎称“买了房”。

“我像一台被预设程序的机器。”多年后他坦言。

博士论文答辩现场,他忽然沉默良久,最终挤出一句:“我的研究……可能没有实际意义。”台下教授面面相觑。

2024年,29岁的张炘炀,蜗居在上海出租屋。

他的日常开支精确到小数点:超市晚上八点的打折蔬菜,网购临期饼干,十元一份的素菜盒饭。

每隔三个月,父母转账一万元。这就是他口中的“最低生存保障”。

所有争议的焦点,在于他的“理直气壮”。

“2011年北京房价才两万,如果当时用奖学金和家里积蓄买房,现在至少值千万。”

在他看来,父母的“短视”导致他错失财务自由,如今啃老不过是“拿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”。

网友却炸开了锅。

有人骂他“巨婴”,也有人叹他“人间清醒”。

“多少神童被捧杀?他能看透游戏规则,选择躺平又何尝不是勇气?”

张炘炀的书架上,摆着《庄子》和《存在与时间》,床边散落着速溶咖啡包装袋。

AG尊时凯龙人生就博

他偶尔接些零散项目,“够吃一个月就行”。

被问及未来,他眯起眼睛:“急什么?庄子说‘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’。”

这让人想起导演饺子的母亲。

当年她顶着“溺爱儿子”的骂名,用退休金买二手电脑、顿顿吃素菜支持儿子追梦。

不同的是,饺子最终用《哪吒》证明了自己,而张炘炀选择了另一条路。

用“清醒”对抗世俗期待。

某教育学家曾说,张炘炀的悲剧不在于啃老,而在于过早被剥夺了“试错权”。当同龄人还在探索兴趣时,他的人生已被压缩成一条笔直的赛道。

深夜的上海弄堂,张炘炀蹲在便利店门口,啃着三明治。

远处霓虹闪烁,他忽然说:“知道吗?这是我第一次不用赶时间。”

这句话让人心头一颤。

或许对他而言,“啃老”不是堕落,而是迟到的叛逆。

16岁读博,如今却蜗居上海靠父母生活,张炘炀怎么变成这样了?

用最低限度的生存,赎回被快进键偷走的人生。

饺子导演曾说:“父母的爱,是哪吒脚下的风火轮。”

而张炘炀的经历,却让人忍不住叩问:

当风火轮变成枷锁,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按下暂停键?

本文作者 | 柠檬雪

责任编辑 | 淡淡翠

策划 | 淡淡翠